考研心得
——2017华东理工大学翻译硕士章旭军
考研,与我而言,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,是因为初进大学便做了四年后要考研的决定;陌生,是因为虽然一直想着要考研,却很晚才开始为考研做准备,在真正投入到备考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原先对考研的认识是如此浅陋。经历过考研,我倒觉得考研更是一个自己与自己较量的过程。这期间,你会问许许多多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,并不断试图找到答案。当然,每个人问自己的问题不尽相同,我这里仅分享几个我所思考过的问题。
如何择校?除了一些早有明确目标的同学以外,这是个让许多人苦苦纠结的问题。在我看来,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是要明确考研目的。有些人是为了拿到一个更高的文凭,那么他可能就会把目标定为985或211院校;有些人是为了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,那么他可能更关注目标院校该专业的培养水平和口碑,如学翻译的一般首选各大“外”字开头的学校,但这些学校里鲜有985或211;有些人可能仅仅是为了躲避就业,那他可能选最有把握的院校。其次,是对地域的选择。在我认识的人当中,大多数人都是希望以后在哪发展就选哪的学校,或者是所选的地方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,能够提供更多机会,比如学口译的人,首选当然是北上广。再者,如果目标院校提供往年真题的话,考虑下往年出题风格是否适合自己。虽说我难人难,我易人易,但各人的长处不尽相同,若出题风格能够让你扬长避短,则又多一份胜算。就拿翻译来说,每个学校的风格不一,有的偏政经的,有的偏文学。我在择校的过程中,主要考虑的就是以上几点。
如何备考?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,大到难以回答。不同的专业,不同的科目,备考方法自然是不同的。而我想要强调是,一定要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诚然,网络上各种经验帖比比皆是,但是,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,最关键的是要思考他人备考之道是否适用于自己,而非盲目跟从。专业知识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的同学,复习的方法和进度肯定自然不同,一定要清醒冷静地看待。同时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作息时间,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才能提高学习效率。不要让别人的作息时间影响自己。拿我个人来说,大四后,我是属于早起毁一天的类型,在整个备考期间,在八点钟之前就起床的天数屈指可数。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六点多就起来学习了,在路上碰见其他同学时也经常有人表示惊讶,但我知道这是适合我的作息时间,如若不然,我肯定要犯瞌睡。倘若为求心理安慰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,得不偿失。
不要从一开始就把备考过程想的苦不堪言,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。如果有几个好的研友,一起学习,一起玩笑,一起锻炼,一起讨论,你会发现,备战考研从不缺乏乐趣。不论结果如何,只要坚持下来,定有收获。